“沒想到,沒想到李蘭娟院士喜歡這只‘搪瓷杯’!”11月17日上午,記者在華光國瓷藝術中心展廳采訪何巖時,他連說兩個沒想到。
這只普通的“搪瓷杯”,在何巖心里有特別的意義。
何巖是中國陶瓷藝術大師、華光國瓷總設計師。今年3月前后,他帶領華光的設計師們設計了一系列抗疫主題產品,用自己熟悉的陶瓷支援抗疫,向舍生忘死、無私奉獻的醫護人員致敬。這些抗疫主題產品中,就有向李蘭娟院士、鐘南山院士致敬的“搪瓷杯”。
這只杯子跨越千里
這只“搪瓷杯”并非真正的搪瓷杯,只是采用了搪瓷杯造型的陶瓷杯。
本來,這只杯子只是陳列在華光國瓷藝術中心展廳里的展品,幾天前,李蘭娟院士的一位朋友來到展廳,看到了它。白色的骨質瓷、簡單的搪瓷杯造型、紅色的院士頭像剪影,“院士一定喜歡!”這位朋友仔細看過杯子后很肯定地說。于是,他將杯子帶到杭州,送到了李蘭娟院士手上。院士收到杯子,高興地與杯子合影留念。
李蘭娟院士(右一)和英雄杯合影
這不是一只普通的杯子
“能得到院士的肯定,我真的太高興了。”何巖介紹,這只杯子器型非常簡單,采用了上世紀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幾乎家家使用的搪瓷杯的樣式,選用抗菌骨質瓷燒制而成。陶瓷杯正面有李蘭娟院士的頭像剪影,頭像的臉頰上還有一道非常明顯的口罩印痕,背面是院士對年輕一代的寄語。
“年輕一代要樹立正確的人生導向和正確的價值觀……”寫在陶瓷杯背面的院士寄語,讓人常讀常新。
無論從器型還是畫面,這都是一只再普通不過的陶瓷杯。上世紀風靡全國的搪瓷杯,如今被更多時尚的器具取代,已經鮮有使用。但在何巖心里,搪瓷杯是那個年代的記錄,記錄了那個時代的歷史和風尚,凝結了那個時代的情感和精神,這,并不是一只普通的杯子。
華光英雄杯禮贊院士
今年六十多歲的何巖對那個年代有很深的感情,在他眼里,選擇搪瓷杯造型有著極為特別的意義。上世紀50年代,抗美援朝的戰士被稱為最可愛的人,印有“贈給最可愛的人”的搪瓷杯,成為那時人們致敬英雄最樸素的表達。如今這些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院士,也是最可愛的人。在陶瓷紀念品的創作中,中國革命歷史上每一個重要節點的紀念品,搪瓷杯也是被選擇最多的器型之一。記錄重大歷史事件,記錄這些無私忘我的時代英雄,搪瓷杯是更合適的載體,這是見證、更是禮贊。
今年已經73歲高齡的李蘭娟院士,在疫情暴發之初就親赴武漢前線,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不顧個人安危,對抗疫取得階段性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,展現了最動人的時代精神。李蘭娟院士們,就是這個時代的英雄。
跨越千里的英雄杯
傳遞的正是華光國瓷對英雄的禮贊
對時代的禮贊